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如有不滿,便要投訴?

當我們遇上不滿時,是否必須投訴呢?我認為我們是否應該就不滿投訴要視乎道理和證據在哪一方。

以資料一為例,有記者誤報新聞,這可能使市民混淆,並不符合專業記者應有的表現。在此情況下,市民有機會受該名記者影響,而確實事件源於記者的過失,道理在市民一方,而且可以翻查視頻為證據,所以我們應該投訴。投訴是民主社會的表現,在這種合理的不滿下,我認為向有關人士表達不滿是屬於言論自由的一部份。另外,投訴能讓被投訴者知道自身的不足,若那時沒有人投訴,犯錯者很難認識不足,更遑論改過進步,這樣的社會只會止步不前,不能改善。

當然,我們不是任何時候都應該投訴。人是擁有主觀思想的生物,對於不喜歡的事物會產生不滿,這種不滿不一定有證據證明是非,也可能道理根本不在於感到不滿的人,只是人的主觀感受使人產生厭惡。在這種沒有根據的不滿下,我們不應該投訴,因為不同的人總對世界上的事物有不同的想法,有人不滿但也會有人喜歡,我們的世界難道能遷就所有人嗎?

因此,我認為我們是否應該就不滿而投訴要視乎道理和證據是否在不滿者的那一方。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廣告比較

以上兩則分別是「耆樂無窮」和「香港花跡」攝影比賽的廣告,兩者都以推廣比賽為目的,我會就圖像及語言兩方面比較這兩則廣告。

先比較圖像方面,「香港花跡」廣告的中央有一朵相機形的花,這朵花青綠色再加上花花圖案,切合花鳥攝影比賽的意念,大型的圖像加上淡黃的背景,使廣告充滿色彩,能吸引讀者的注意,更能達到推廣目的。「耆樂無窮」廣告則以普通的相機圖案為廣告點綴,唯圖案較小,而且置於標題和內容文字的旁邊,較不突出,加上背景顏色過淡,不太能吸引目光。

再就語言方面進行比較,「香港花跡」廣告以簡潔的列點的方式交代比賽詳情,文字只佔整篇廣告的一半,點與點之間有一定行距,故能令人舒適地看這則廣告。另外,廣告的字體大小尚可接受,由於字體以深藍色為主,與淡黃的背景形成強烈對比,故廣告上的字體清晰易見,能清楚表達比賽資訊,亦能吸引注意。「耆樂無窮」廣告雖同樣採用列點方式表達訊息,文字過多,共覆蓋了整篇廣告的四分之三,加上行距過窄,比較混亂,使人看得較辛苦。這個廣告的其中一個主要對象是視力較年輕人弱的老人,故廣告的字體過小。此外,廣告的副標題主要以藍色為主,內文則是黑色的,黑色的文字襯上接近白色的背景令人沒太大興趣留意這個廣告,使廣告效用大大減少。

這兩則廣告的用語和字型都大方得體,給予人正式和莊重的感覺。然而,兩則廣告在圖像及語言方面都很多不同之處。整體而言,「香港花跡」攝影比賽的廣告較另一廣告出色,較能達到推廣比賽的目的,希望雙方廣告制作人可以保持優點並改善缺點。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廣告評論

這是一則產品廣告,主要用作推廣「灣仔碼頭」的新產品「上海‧薺菜豬肉水餃」,刊登於雜誌內。接下來我會透過分析廣告的圖文配搭來評論這則廣告。

先說文字方面,這則廣告以「三種滋味  一啖薺」為標語,位置置中偏上,字體明顯放大,能讓消費者第一眼就能清楚分辨主要信息--有一樣東西只要一口咬下就能享受三種滋味。標語中的「薺」本來應寫成「齊」,廣告製作人以「薺」代之能讓人更注意到產品以薺菜作材料的特點。標語旁邊以問題方式帶出薺菜勝於其他材料的原因,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廣告中所有文字都以中國傳統書法字體書寫,帶出產品的材料及風味都源自中國的意思。

再說圖像方面,廣告中央放上一張以籐制筲箕盛載薺菜的照片,右上角放上一張以筷子夾着咬開了一半的流着肉汁的薺菜豬肉水餃,讓消費者對產品的材料知道更多。廣告以江南一帶景色的水墨畫為背景,令人感受到上海、江南一帶風味,同時以籐制筲箕和筷子代表中式飲食文化和帶出產品附帶家鄉味兒。

整體而言,這則廣告的主色溫和不刺眼,背景朦朧而圖文清晰可見,使讀者容易看出廣告信息並能凝造溫暖的家鄉感覺。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現今社會,許多人認為財富與成就成正比,財富越多就越有成就

現今許多人都認為財富與成就是成正比的,而財富越多就代表越有成就,大家認同這種說法嗎?要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必須先釐清「財富」和「成就」二詞。對於「財富」,有人認為就等於金錢,亦有人認為是健康,也有人認為是家庭;對於「成就」,有人指名利,亦有人指別人的認同,也有人指組織家庭。我從云云說法中歸納出了一個定義:「財富」是人追求的任何東西,而「成就」是人任何追求成功的東西。如此一說,說明了「財富」與「成就」究竟所謂何物其實是因人而異的,而財富與成就是成正比的。

財富不等於成就,但當一個人擁有財富,也就是擁有了自己所追求的東西,那跟成功追求東西有何分別?一個人擁有財富根本等於取得成就,而擁有的財富越多就代表取得越大成就。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德蘭修女的故事吧?德蘭修女把一生奉獻了給窮困的病人,大家認為她的財富與成就是否成正比呢?德蘭修女之所以願意放棄原本的工作而全心全意照顧窮困的病人是因為她希望奉行上帝的懿旨,為人服務。她擁有和追求的財富就是照顧窮困病人的工作,但她的成就不是世人對她的歌頌,而是滿足自己對為世人服務的追求。大家試想想,德蘭修女照顧越多窮困病人,不是越能滿足自己的追求嗎?那麼就說明了財富越多就越有成就。

既然一個人擁有財富就等於取得了成就,財富越多就越有成就。大家有追求的東西嗎?假設你追求的是名利,一天你的升職了,你的財富就多了,而因為你成功追求名利,成就也自然多了。想信大家對「財富與成就是成正比的,而財富越多就代表越有成就」這種說法不會再有疑問了吧?


大家的成就是什麼?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文憑試分享會有感

對不起。

在前幾天的文憑試分享會,好幾位師兄師姐都自信滿滿地坐在台上,希望以前人的身份向我們分享考大學的苦與上大學的樂。我這才發現,原來有些事我已經忘了。

打從小學低年級,我便知道考大學不容易。

對,原來我是知道的。

當我還在渾渾噩噩地過著幸福的小學生活,大姐姐已經每天鎖在房間裡埋頭苦幹,要考大學了。從那時開始,父母不斷在我耳邊重複究竟為甚麼她要這麼努力,為甚麼要她盡力考上大學,還有為甚麼我也要像她一樣努力。自此,我便知道考大學很不容易,也知道為甚麼會這麼難,原因就是因為要跟很多人爭奪一個學位。

結果,大姐姐考上大學了,是科大。

後來,父母和親戚有一陣子經常在我面前讚賞大姐姐能幹,那時我更知道我也要考上大學,還向媽媽戲稱將來要成為「十優狀元」,將來給父母買一幢大屋,媽媽聽到向我朝以希望的目光和甜蜜的笑容,但後來我把這事忘了。

小學高年級的時候,輪到二姐姐要考大學了。她跟大姐姐那時一樣努力,而父母又不斷重複了幾年前的說話,提醒了我考大學不容易。

結果,二姐姐考上大學了,是科大。

讚美的說話又維持了好一陣子,我的奮鬥心也維持了好一陣子......只是一陣子。

說實話,我小時候的成績一直都是整個家族裡頭最差的,就連我快升上中學的時候,姐姐都不看好我,早就認定了我唸不好書,根本不值得父母花錢讓我唸私立小學和直資中學,幹脆隨便一間免費的學校就可以了。於是我向自己承諾,他朝要令家人跟親戚對我刮目相看,可是過了幾個月,當初的諾言已成了廢話--我又把承諾忘了。

對不起。

為甚麼我總是這樣?我是一個決心從來不會長久的人。明知道考大學不容易,明知道我一定要努力,可我總不在課上專心,每天都在發作白日夢......

「你希望收到成績表時是馬上打給家人報喜,還是躲在角落一邊哭泣?」整個分享會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數這一句話了,它令我想起了一個片段。

上一個暑假的一個悠閑下午,我躺在床上享受著暑假的美好,二姐姐見狀問道:「你中五了嗎?」

「嗯。」我淡淡地回她。

「那你還在這裡閑著?還有年半就要公開考試了,到時候考不上大學你哭也沒用。」

我當時沒有理會她,但後來我想,其實她也說的對,於是我又勤奮了......一陣子。

真的對不起。

這句對不起是我對父母說,是對所有老師說的,因為我總是不求進步。我也要跟自己道歉,因為我的惰性,使我三番四次放棄了曾經說過的努力。

看見師兄師姐的努力,我知道我該加油了;看見兩位姐姐穿上大學畢業袍的照片,我知道我該發奮了:我到了中五才真正徹底明白原來考大學真的很難,這不是難於要跟很多人爭奪一個學位,而是難於要克服人天生的惰性,不斷超越自己。我想,這麼多年來忘卻了的「事」足已成為摩托飛奔的燃料了。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無聊的世界

這個世界總是無聊的。

人總是愛折磨自已,我們出生的目的好像就是不斷地發明事物來令自已受苦。究竟是誰發明考試讓學生承受龐大壓力?是誰發明薪酬制度教上班一族每天忍耐上司的無理指示?又是誰發明什麼什麼租金令人飽受每月節衣縮食之苦?答案是......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就是這些苦都是人為的。

可悲的是,人之所以發明這些苦事來是因為人希望這個世界更有秩序,更有目標,生活也理論上會變得更有意義。可是,人為了追求所謂意義而飽受通苦,而世上的意義其實都只是各人去世後帶不走的浮雲,這個世界無聊不?我們人類無聊不?

這個世界總是無聊的。

就連這段文字也是無聊的......